原作: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一、二章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中国的古代历史上,重要事件都是发生在内陆地区。这在旧欧洲,中东等地区也是一样的,而地中海区域的海洋活动旧很多了。

新海权时代产生于欧洲的原因,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与之冲突的旧社会结构仍保持着路权时代的权益,于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则与海权取得了联系。

陆权与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在哥伦布时代之前,中国的外务基本旨在长城边境,而海外的外务直到明朝才有所发展,例如欧洲的火炮在那个时候传入中国。满人入关是长城边界上发生决定性作用的最后一浪,而在此之后的近代,海上涌入中国的势力已经不可抗拒。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侵略东北表现了海上势力与陆地势力的直接冲突。这是让原本的内陆边疆受到海上势力支配的企图。

中国的边疆扩展

在中国古代,汉族挤在两河流域附近生活,并没有移民于长城之外。在早期的中国历史上,移民于政府方向都是从北到南,从西向东。

而在近代,则有了汉族向东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但这个移民并不是古代中国的方式,而是近代修建铁路所促成的移民,是由西方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造成的移民。原本汉人的人口压力,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无法完全控制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地区完成中国化。而近代向蒙古草原和东北的森林移民,则完全是新式军械,工业,金融以及贸易活动的产物。

内蒙古地区的边疆和东北地区的发展有类似的过程,但程度不明显,程度也不怎么深刻。这也是因为在这个边疆上,铁路建设不如东北发达,没有外来的投资。再往西去,则完全没有铁路。在甘肃,西藏这块区域,即使在近代,边疆关系也还是更接近于唐代的形式。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长城线是一个很重要的边界。长城内外气候不同,语系也不同。长城内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而长城外人口少,较为稀疏,过游牧的生活。

群体生活方式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在蒙古的游牧人的体态,语言,宗教,都是是由“他是一个牧人而非农夫”的事实所决定的。”种族“的差异本质上是通过像饮食这样的日常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

当然环境的差异也不是在长城的每一段都如此明显。这和历史上长城本质上是由战国时期各国的长城所拼接起来的事实相符。